壁虱
A+醫學百科 >> 壁虱 |
壁虱(tick),又名蜱,專性吸血的有害節肢動物。俗稱草爬子、草癟子、狗癟子、狗豆子。屬于蛛形綱,螨亞綱,蜱螨目,蜱總科。壁虱是自然界僅次于蚊子的疾病傳播者。它們吸食其他動物的血液,寄生于宿主的皮膚上,其中也包括人類。包括硬蜱科、軟蜱科和納蜱科。蜱類呈全球性分布,除南極洲外,從赤道至北極圈均有發現,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尤多,并能借助寄主或載體擴散至世界各地。全世界已發現蜱類810余種,中國約有110余種。蜱除因吸血騷擾人、畜或造成動物貧血外,又能引起局部組織損傷、肌肉麻痹,并傳播多種人類疾病。
目錄 |
形態
蜱體較大,肉眼可見,形扁平,多呈卵圓形,棕褐色,長約2~13mm,吸飽血后可增至20~30mm,外觀似蠶豆或篦麻子。全身分為假頭和軀體兩部分。硬蜱的假頭在蟲體前端(見圖),從背面可見;軟蜱的假頭在軀體腹面,在背面不可見。單眼1對或無眼。成蟲和稚(若)蟲各有4對足,幼蟲僅有3對足。體壁革質,硬蜱有堅韌的盾板或還有腹板,雄性的盾板大,占背面全部,雌蟲、幼蟲及稚蟲的盾板只占體前端一部分。軟蜱則無盾板,雌雄外形相似。氣門1對鑲在氣門板上,位于第4對足基節的前方或后外側。第1對足跗節接近端部的背面有哈氏器,是化學感受器,以尋找寄主和接受信息素(性外激素)。
分類
璧虱有硬璧虱(hard ticks)與軟璧虱(soft ticks)兩種。前者屬于Ixodidae科,后者屬于Argasidae科。棕色犬璧虱(Brown dog tick,Rhipicephalus sanguineus)是最優勢種,春秋兩季是該壁虱的繁殖時期,氣候良好時一代僅需一個半月即完成,母璧虱一次產卵二千至四千個,繁殖力強。幼壁、稚齡壁、與成璧均會吸吮牛羊、犬只血液且會更換宿主,屬三宿性璧虱,故為傳染性甚強之病媒。
生活史
分卵、幼蟲、稚(若)蟲及成蟲四期,各期均吸血,發育過程中蛻皮多次。硬蜱各期均僅吸血及蛻皮1次,在寄主體吸血時或游離狀態下交配。雌蜱吸飽血后落地,卵巢內卵成熟即產卵,一生產卵1次,產卵期可持續15~30天,共產卵2000~8000個,產卵后雌蜱死亡。軟蜱的成蟲可吸血多次。每次產卵約50~600個,終生產卵若干次。幼蟲吸血、蛻皮各1次;稚蟲蛻皮1~7次。完成一個世代的發育,在自然條件下牛蜱屬需一至數月,其他屬常需一、二年。硬蜱成蟲可耐饑1~3年。硬蜱完成一個世代的過程可有寄主更換現象:有一寄主型(一生都在同一寄主體上度過),二寄主型(幼蟲和稚蟲在同一寄主體上,成蟲再換一寄主)、三寄主型(幼蟲、稚蟲和成蟲分別在 3個寄主體上寄生)。軟蜱因稚蟲的齡期多,吸血次數也多,加上成蟲也反復吸血,故通常為多寄主型,有時吸血對象多達5~20個。
蜱類多在溫暖季節活動,作為媒介蜱種的季節消長,一般與其傳播疾病流行季節基本一致,如全溝硬蜱是森林腦炎的重要媒介兼貯存寄主,成蟲多在3~8月間活動,活動高蜂在5~6月間,與疫區人群中森林腦炎的多發季節相符合。
這種外寄生蟲一生脫皮二次。從卵孵出時是三對腳的幼蜱期(larval stage),第一次脫皮后發育為稚蜱期(nymphal stage),第二次脫皮后即為成蜱期(adult stage)。在幼蜱、稚蜱、與成蜱之三期中每一期均需要吸一次血,故一生共吸血三次。每一次吸血均需要很多天之時間,因其口器有倒刺,故在吸血時叮得很緊,用力拔時會把寄主身上的肉一起拔出。大部分璧虱在脫皮時會離開寄主到安靜的環境中脫皮。
有些種類之璧虱兩次脫皮均不離開寄主,故其一生僅寄生一位寄主,稱一宿性璧虱(one-host tick) ,有些種類之璧虱僅在第二次脫皮時離開寄主,故其一生共寄生兩位寄主,稱二宿性璧虱(two-host tick),有些種類之璧虱兩次脫皮均要離開寄主,故其一生共寄生三位寄主,稱三宿性璧虱(three-host tick)。由于璧虱離開寄主脫皮完畢后,當再尋找新寄主吸血時,大部分情況下不會找到原寄主,因此三宿性璧虱傳播疾病的機會必大于二宿性璧虱,同理,二宿性璧虱必大于一宿性璧虱。
與疾病的關系
蜱類通常寄生于畜、禽、野生動物,有的還寄生人體。其口器粗鈍,吸血時間長,注入寄主體內的唾液可引起寄主的皮膚反應,常致過敏或炎癥及繼發感染。某些蜱類的雌體唾液中含有神經毒素,可阻斷神經肌肉聯接處乙酰膽堿的釋放,導致傳導阻滯,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蜱癱瘓癥);重者可因心臟和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不少蜱類是人體和畜、禽中某些疾病的重要媒介及病原體的貯存寄主。據悉全世界約有 100種蜱傳播多種人類疾病病原體;病毒、細菌、立克次氏體、螺旋體、原蟲等多種病原體,不僅在蜱體內繁殖,而且多經卵傳遞。
傳染方式
此種傳染方式是「階段性傳染」(interstadial transmission, 或稱transstadial transmission)。一宿性璧虱的傳染方式是「介卵性傳染」(transovarian transmission),此即母璧虱若帶有病源,其所產之卵亦帶有病源,孵化后之璧虱亦具有感染力
防制
加強個人和集體防護;穿防護服或緊扎衣褲開口;野外作業中間休息時、收工和睡前應仔細檢查身上有無蜱,也可用驅避劑涂在衣服或皮膚上;不在房屋附近飼養畜、禽;采取滅鼠措施;戶外或畜、禽舍可酌用化學殺蟲劑處理;對林區的草地灌木叢,選擇安全的農藥作超低容量噴灑處理;對家畜和家生動物可用殺蟲劑進行防蜱。作為長遠策略,還應著眼于生態防制,采取綜合治理方針。監測或捕殺野生動物寄主,改變自然環境以破壞蜱類棲息生境;建立并健全有關防疫檢蜱的法規或條例。
參看
關于“壁虱”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