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聚集
A+醫學百科 >> 血小板聚集 |
血小板聚集試驗(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 )血小板粘附后立即發生變形、釋放和聚集等一系列的活化反應。聚集(aggregation)是活化的血小板相互作用聚集成團的特性。在特定的連續攪拌條件下,富含血小板血漿中加入致聚劑時,由于血小板聚集,懸液的濁度發生相應的改變,光濁度的變化通過儀器轉為電訊號的變化,在記錄儀上根據描記曲線即可計算出血小板聚集的程度和速度。
血小板聚集是指活化粘附的血小板之間聚集成團的特性,血小板聚集功能主要與血小板膜GPⅡb/Ⅲa、Ⅰb、血漿纖維蛋白原及細胞外鈣離子等有關。
正常參考值
50 ~ 79 %
異常結果分析
增高:見于手術后、糖尿病、靜脈注射葡萄糖后、多發性硬化癥、靜脈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塞、高β脂蛋白血癥及吸煙后等。
減低:見于血小板無力癥(ADP、腎上腺素、膠原、凝血酶及花生四烯酸等誘導聚集消失),輕型血小板病(5-HT、腎上腺素及低濃度ADP誘導聚集降低);貯存池?。ˋDP及腎上腺素誘導聚集的第一波正常,第二波減弱;膠原誘導聚集消失;花生四烯酸誘導聚集正常);膠原無效性血小板?。z原誘導聚集消失);巨大血小板綜合征(瑞斯托霉素誘導聚集消失,其他誘導聚集正常);VWD(瑞斯托霉素誘導聚集降低);其他繼發性血小板功能障礙性疾?。ㄈ?a href="/w/%E5%B0%BF%E6%AF%92%E7%97%87" title="尿毒癥">尿毒癥、ITP、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使用某些抗血小板藥物后(如阿司匹林、潘生丁、保泰松、消炎痛、右旋糖苷等);放射性損傷(腎上腺素及膠原誘導聚集消失,ADP誘導聚集減弱)。
出自A+醫學百科 “血小板聚集”條目 http://www.lai228.com/w/%E8%A1%80%E5%B0%8F%E6%9D%BF%E8%81%9A%E9%9B%86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血小板聚集”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