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該干什么?
A+醫學百科 >> 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該干什么? |
與乙肝病毒有關的患者中,最多見的還是攜帶者。有數字顯示,中國有1億的攜帶者,這個數據該有多大。那這些攜帶者有沒有癥狀?需不需要治療?答案都是否定的。他們沒有癥狀,不需要治療,不需要任何的治療。他們的肝功能是正常的(否則也不叫攜帶者)、病毒水平是很低的,檢測不出。這部分人,不能稱為患者,因為他們沒有疾病,只不過攜帶了病毒而已。
目錄 |
慢性乙肝病毒攜帶怎樣發生?
極大多數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在小兒時期就已經感染,可以來自母親、家人,也可來自社會傳播。小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感染乙肝病毒后不易清除,這種狀態一旦發生,會在較長時期存在,醫學術語叫做“免疫耐受性”,從而形成慢性攜帶。
注:成人時候感染乙肝病毒絕大部分都會自動清除病毒,而獲得抗體,絕大多數都不會發病。這里可有參看另一詞條:討論幾個與“性”相關的問題
小兒全面疫苗免疫方案實施后慢性攜帶率已由10%降至1%,少數嬰幼兒仍發生了感染。發生感染的主要是e抗原(HBe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可能有多種原因:我國乙肝疫苗的劑量不足;未聯合應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如果母親的血清病毒水平很高,即使規范的預防方案也可能失敗,這些孕婦最好向專科醫生咨詢;還有很少新生兒可在宮內感染;也有少數新生兒對乙肝疫苗無應答。
注:前段時間,媒體紛紛報道所謂的“毒疫苗”事件,大肆渲染說乙肝疫苗造成了多少嬰幼兒喪失了生命,弄得人心惶惶。且先不說這些嬰幼兒的死亡是否與疫苗有關。本著科學客觀的態度說:自從有了乙肝疫苗以來,中國有相當巨大的嬰幼兒避免了乙肝感染。間接減少了中國慢性乙肝患者的數量。疫苗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功。
乙肝病毒引起肝細胞的慢性、非致病性感染。肝細胞可持續分泌病毒,使絕大多數的肝細胞被感染。而肝細胞是長壽命的,故病毒可在漫長的歲月中持續感染。控制乙肝病毒流行,可能要有幾代人的努力。
感染乙肝病毒后能不發病嗎?
乙肝病毒主要在肝細胞中復制,但不太妨礙細胞的新陳代謝,故不直接引起細胞病變。
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體內的乙肝病毒與免疫系統似乎“和平共處”:病毒不引起肝細胞的炎癥破壞,極大多數感染者能保持健康;感染者的免疫系統也容忍病毒在肝細胞內復制。這就是免疫耐受狀態;如果不“和平共處”了,免疫攻擊肝細胞內的病毒,也會引起肝細胞的損傷。
這就可以理解:為什么e抗原陽性(即所謂“大三陽”)的攜帶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耐受性,即是壓制對乙肝病毒的免疫攻擊,既不清除病毒,也不引發肝細胞病變,血清病毒水平很高卻沒有肝炎。
e抗原陽性和e抗原陰性的攜帶者有什么不同?
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耐受性逐漸衰退,血清病毒核酸(HBV DNA)的水平逐漸降低,低到某一水平(≈1×104拷貝/毫升),e抗原的滴度也隨同降低而轉為陰性。因而,e抗原檢出率隨年齡而低落:嬰幼兒期近90%,少年期約50%,青年期約25%,45歲后低于10%。
HBeAg(+)期:在一定時期中高感染狀態是相當穩定的,HBeAg和HBV DNA水平非常緩慢地下降,血清轉氨酶持續正常,肝組織學無明顯病變。HBeAg(+)期非常漫長,每年只有5%~10%攜帶者的 HBeAg轉為陰性,大多數人需在40歲以后。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都是由HBeAg(+)轉為HBeAg(-)。
不管e抗原是陰性還是陽性,只要肝功能正常,都是攜帶者。
大三陽攜帶者的病毒量高,有高度傳染性,但請注意,這個所謂的“高度傳染性”并不是說只要跟他有接觸就會被傳染,而是說他血液里面病毒含量大,如果通過血液途徑(比如輸血)的話,就容易感染。并不是說平時一起吃飯、握手容易感染。這需要非常明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至于為什么那么多的公司還要私底下檢查應聘者的乙肝兩對半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國家已經是明令禁止的了。
你還有困惑嗎?
參看
站外鏈接
|
乙肝科普知識
- 正確認識乙肝:一種普普通通的疾病
- 乙肝病毒是怎么傳播的?
- 如何看乙肝兩對半化驗單
- 兩種‘小三陽’攜帶,性質很不相同
- “大三陽”的同學,你有苦惱嗎?
- 乙肝"小三陽"比"大三陽"的肝炎更要重視
- 轉氨酶升高,說明什么?
- 不要耽誤抗病毒治療的時機
- 急性乙型肝炎,無需抗病毒治療
- 如何選擇合適的抗病毒藥物
- 抗病毒好藥---替諾福韋
- 核苷類藥治療慢性乙肝:何時到頭?
- 抗病毒藥物能治愈慢性乙肝嗎?
- 抗病毒治療能使肝硬化逆轉,這是真的嗎?
- 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該干什么?
- 與乙肝患者討論幾個與“性”相關的問題
- 乙肝媽媽到底能不能給寶寶母乳喂養
- 乙肝患者能否懷孕生小孩
- 飲酒對肝臟有什么傷害?
關于“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該干什么?”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