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A+醫學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癥 >>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
目錄 |
什么是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anaphylactoid purpura)是一組以變態反應所致的廣泛性毛細血管炎為主要病理基礎的臨床綜合征,包括特征性皮疹、腹部絞痛、關節痛及腎小球腎炎,有時還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皮膚病變并不是該病僅有的特征,許多學者認為不能單純稱為“過敏性紫癜”,而用“Hchonlein-Henoch綜合征”稱之更加恰當。
由于過敏性紫癜病人約1/3以上出現腎損害,其預后主要取決于腎病變的嚴重程度,因此將過敏性紫癜所引起的腎損害稱為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祖國醫學中無本病名稱,根據其臨床表現,我們可以將紫癜階段(出血性皮疹)時的病癥歸于中醫的“斑疹”、“瘀斑”、“肌衄”、“紫斑”或“葡萄疫”的范疇;有關節疼痛時,歸于中醫的“痹癥”;以腹部疼痛為主要癥狀時歸于中醫的“腹痛”的范疇,當出現血尿、眼瞼肢體水腫等腎臟病變時歸于中醫的“血尿”、“溺血”或“水腫”的范疇;病變日久,出現臟腑虧損,正氣虛弱等一派虛癥表現時可歸于中醫的“虛勞”范疇。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中醫病因病理
(一)病因
1.外感:
(1)風熱
風熱之邪內侵,傷及營血而發斑,熱毒內盛,血分熾熱,絡傷血溢,而致尿血、紫癜;或風熱之邪與內蘊濕熱下移腎與膀胱導致尿血、浮腫。故疾 病初期,多有外感風熱癥狀,發病急,變化多,皮膚紫癜常伴瘙癢,紫癜早期,色多赤紫,鮮如錦紋,或伴有吐衄下血,皆屬風熱為患。
(2)血瘀
初因熱擾血絡,外溢內滲為紫癜、尿血,日久則耗血傷氣而成瘀。臨床觀察,本病不論辨證如何,因“離經之血為瘀血”,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血瘀氣滯的結果則加重了本虛。
2.內傷
本虛:風熱之邪,內舍于腎,初多表現為腎虛血熱,繼因火熱之邪耗氣傷陰,導致氣陰兩虛,日久陰損及陽,以致脾腎兩虛,氣血雙虧。脾失升清,腎失封藏,則蛋白等精微物質從尿中滲漏而出。
本病的形成,多由于氣陰虧損,正不勝邪,六淫之邪入侵,邪熱入血,擾動血絡,迫血妄行,外溢肌膚而發紫癜,內滲腎臟則見尿血。熱盛血瘀是其主要原因。
(二)病機
過敏性紫癜性腎小球腎炎發病之初,多有外感病史,其病機多為患者素有血熱內蘊,復因外感、飲食、蟲毒、藥 物或化學毒素等觸動,風熱相搏,灼傷血絡,以致迫血妄行,外溢肌膚,內迫腸胃,甚者及腎,故有皮膚紫癜,腹痛頻作,甚則便血、尿血等;久則傷及腎陰,致陰虛火旺,火熱灼傷血絡,傷及腎與膀胱血絡,而見紫斑、尿血。因此可以認為,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之陰虛火旺既是溫熱病邪日久熱耗津液的病理產物,又是繼續引起紫斑、尿血的病因病機;久病失治誤治,則可傷及脾腎,致脾腎兩虛,脾氣不足,則運化失職,水濕不運,腎氣不足,則不能化氣行水,導致膀胱氣化失司,開合不利,脾腎氣虛,水濕泛濫則身腫,腎失開合則尿閉,從而形成過敏性癜性腎炎的尿少、水腫等臨床表現。
綜上所述,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主要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常有關,尤與脾腎兩臟關系密切。即所謂“其標在肺,其本在腎,其制在脾”。風熱內侵,血分伏熱,瘀血阻滯及脾腎氣血陰陽的失衡是本病的病機。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西醫病因
過敏性紫癜的病因目前尚不能明確,主要考慮與感染和變態反應有關。
1.感染
包括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或血吸蟲感染。大約有1/3的患者在發病前有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有β﹣溶血性鏈球菌、結核桿菌、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水痘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沙門氏菌、HIV、肺炎衣原體和血吸蟲感染的報道。
2.變態反應
約有1/4患者發病前有藥 物、食物、疫苗接種和花粉吸入等其他情況所引起的過敏反應。
(1)藥 物
抗生素(青霉素、紅霉素、四環素等)、磺胺、異煙肼、水楊酸、奎寧、卡馬西平、噻嗪類利尿劑、非那西汀、硫噴妥鈉、鏈激酶、依拉普利、雷諾普利、巴比妥、碘化物、阿司匹林,疫苗(麻疹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等),結核菌素試驗等;
(2)食物
魚、蝦、蟹、蛋、蛤、牛奶等異性蛋白質多見;白酒、果仁、青豆、西紅柿、草莓、麥子和巧克力等亦有報道;
(3)其他
花粉過敏、昆蟲叮咬和寒冷刺激等。
尚有一小部分患者無明顯誘因
(二)病理
1.發病機理
其發病機理主要是過敏原(食物、藥 物、細菌、病毒、毒素等)引起免疫復合物形成并沉積于腎臟,誘發免疫性損傷及血管性炎癥。大量資料研究表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是一免疫復合物性疾 病:HSP患者血清中可測得循環免疫復合物;皮膚小血管及腎小球、腸系膜血管呈過敏性血管炎病變,病變血管及腎小球可檢出IgA、C3顆粒狀沉著;HSP患者如移植腎臟,被移植的正常腎臟也會發生同樣病變。其發病機理中IgA起重要作用。本病有家族性好發傾向。
2.病理改變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臨床表現
一、癥狀
1.腎外表現
半數病者于發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幾乎所有病例都有特征性的對稱性出血性皮疹,開始時為蕁麻疹樣,隨后變為高出于皮膚的斑點狀紫癜,較常見于下肢伸側和臀部,皮疹可于幾個月內反復出現。有60%的病人有腹痛、便血;約30%病人有關節痛,特別是膝和踝關節。有些病例損害的先于皮疹。成人胃腸道癥狀等全身性表現可不明顯。
2.腎損害表現
約40%病者有腎小球損害,多于紫癜后8周內出現。但也可發生于2年后,甚或在出疹以前。過敏性紫癜的腎損害的特征為血尿,可伴有輕度蛋白尿。臨床上可表現如下:①急性腎炎綜合征:占約30%;②急進性腎炎綜合征:較少見。在幾周至幾個月內進展至尿毒癥;③無癥狀血尿和(或)蛋白尿綜合征:約占本病的50%;④腎病綜合征:成人約占10%,在兒童較多見。⑤部分病人可發展為慢性腎炎綜合征。
二、體征
皮疹發生在四肢遠端、臀部及下腹部,多呈對稱性分布,為出血性斑點,稍高于皮膚表面,皮疹可分批出現,嚴重者可融合成片;腹痛患者可有黑便或鮮血便;偶見鼻出血或咯血。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診斷
一、診斷要點
(1)腎臟受累多發生于皮膚紫癜后1個月內,一般紫癜常復發,病程遷延及胃腸癥狀嚴重者腎較易受累。
(2)癥狀輕重懸殊,除見皮膚,胃腸道,關節等癥狀外,早期大多數病人可見肉眼血尿與蛋白尿,輕者僅見鏡下血尿。浮腫和高血 壓多為輕、中度。
(3)臨床類型
①輕型僅尿有輕微改變,血尿持續時間較短,浮腫、高血 壓不明顯;
②急性腎炎綜合癥與鏈球菌感染后腎炎相似,輕度血尿、浮腫、高血 壓,補體多數正常,紫癜消退后尿變化恢復正常;
③腎病綜合征有明顯浮腫。大量蛋白尿,有或輕度血尿,激素治療不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
④急進性腎小球腎炎起病急,明顯血尿,早期即有高度浮腫,少尿或無尿,常于3個月內發展至腎功能衰竭死亡;
(4)病理檢查常見局灶系膜增生病變,嚴重彌漫增殖和新月體形成,免疫熒光檢查系膜區IgA顆粒樣沉著為特征。
(5)實驗室檢查
①尿檢見血尿和/或蛋白尿,多為低選擇性;
②血補體C3、C4均正常;
③血IgC、IgM正常,早期部分病人 增高;
④部分病人免疫復合物陽性。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調護與預防
一)飲食調養
本病臨床有虛實之分,除辨證治療外,適當配合食療,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食療亦隨病之輕重虛實而施。飲食宜食用富含營 養,易于消化的食品,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忌食海鮮發物、辛燥之品以及魚、蝦、蟹、乳等食物異性蛋白,戒煙酒。可辨證選用以下食療方:
(1)白茅根30g,竹筍500g,紅蘿卜50g加水煎煮飲用,能清熱解毒,佐以涼血止血。
(2)鮮藕節、紅蘿卜300g榨汁飲用。
(3)白茅根冰糖水
白茅根30g,冰糖少許共煮食之。
(4)以上各方均能清熱利水解毒,適用于熱毒傷里,瘀血阻絡之證。
田七6g,烏雞半只煲湯,能活血健脾養血,適用于邪郁下焦,濕熱夾瘀型的患兒。
(6)花生衣15,紅棗10,加水同煮。
(7)阿膠6g,瘦肉30g共煲飲湯可食渣。
(8)紅棗
①紅棗10枚,水煎服,每日3次;②生食紅棗10枚,每日3次;③紅棗10枚、大麥100g,加水煎服,每日~3次。
(9)茅根水燉豬皮
豬皮250g,茅根35g,冰糖適量。將豬皮去毛洗凈,加入煎好的白茅根水燉至稠粘,再入冰糖拌勻,分2次服,每日1次。適用于過敏性紫癜腎炎屬血熱妄行者。癥見下肢皮膚起紫斑,尿血,或有關節腫痛,兼有浮腫,小便短赤,蛋白尿,口渴心煩,舌紅絳,苔黃,脈數有力。
(10)藕節紅棗煎
鮮藕節500g,紅棗60g。將藕節洗凈,加水適量煎至稠粘,再放入紅棗,煎至熟。揀去藕節,吃紅棗,可分次服用。適用于過敏性紫癜腎炎屬血熱妄行者。
(11)紫草紅棗湯
紫草50g,紅棗30g,加水適量煎服,吃棗喝湯。適用于過敏性紫癜腎炎屬血熱妄行者。
(12)紅棗燉龜肉
烏龜1只(約150~250g),紅棗15枚。先用沸水燙烏龜,使其排盡尿液,截去頭爪,去除內臟,洗凈后與紅棗同煮熟爛,去骨及棗核后食用。每3日服1次,連續3次。適用于紫癜性腎炎屬陰虛火旺者,癥見下肢紫癜及血尿,伴手足心熱,口干喜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數。
(13)羊脛骨紅棗湯
羊脛骨500g,紅棗60g。將羊脛骨砸碎,洗凈,加水煮約1h,然后放入紅棗再煮20min即成。分3次服用。適用于紫癜性腎炎屬氣不攝血者,癥見下肢紫癜及血尿,伴神疲食少,腰酸乏力,面色蔞黃,頭暈,舌淡胖有齒痕,脈細。
(14)雞蛋梔子湯
雞蛋2個,梔子15g,先煮熟雞蛋,除去蛋白后,將蛋黃與梔子共用水煎服,每日1次。適用于紫癜性腎炎屬陰虛火旺者
(15)花生衣紅棗湯
花生衣30g,紅棗15g,黨參25g。水煎服,吃棗喝湯,每日1次。適用于紫癜性腎炎屬氣不攝血者。
(16)兔肉燉紅棗
兔肉250g,紅棗50g,紅糖適量。將免肉洗凈,切塊,同紅棗、紅糖共放入鍋內隔水燉熟,分2次服完。適用于過敏性紫癜腎炎。
(17)鯽魚方
鯽魚1條,去鱗及內臟,把蒼術、白術各24g,青鹽36g放魚腹中,焙干,研細粉裝瓶,吃飯服少許代鹽用。可燥濕健脾,利尿消腫。適用于脾虛而稍有水腫者。
(18)花生米煲大蒜
將花生米、大蒜各100g放入砂鍋內,文火燉熟,隔日1次,連服4~6天。治療由感染引起的過敏性紫癜。
菔子60g搗爛,布包扎好,綠豆100g磨細粉;先在鍋內放500ml水,與萊菔子同煎20min,再放入綠豆粉,合勻,早晚分服,連服3~5天。治療食物或藥 物引起的過敏性紫癜。
(20)車前葉粥
新鮮車前葉30~60g,蔥白1莖,粳米50~100g,煮粥吃,有利尿止血止紫癜的作用。
(二)勞逸結合
起居飲食要規律,急性期要臥床休息,穩定期適當活動。平時預防感冒,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避風寒,節房事,女性患者患病后短期內不宜妊娠。
(三)精神調養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激動,以防病情加重或復發。注意心理調護,增強戰勝疾 病的信心。
總之,中醫藥的治療往往從病因入手,明確本病的發生雖病因復雜,但焦點在于與濕熱和瘀血關系密切。濕熱蘊于下焦,水道不利,脈絡爍傷,故尿血、少尿,甚則浮腫。熱毒傷腎,腎失固攝,脾氣受損,則精微下瀉,可見程度不同的蛋白尿。本病也常因感受外邪而發,繼而出現發斑。屬熱毒發斑范疇。多責于血不循以,血溢于外,所以適用清熱解毒、祛瘀通絡法可使脈絡瘀滯得除,血有所歸而促進病愈。現代藥理學也證實,活血化瘀可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栓形成,還可以增強腎血流量,改善微循環,調節免疫功能,并具有抗過敏、抑制變態反應炎癥的作用,故清熱利濕、祛瘀活血之法治療本病既符合中醫對本病認識理論,也符合當今對紫癜腎炎病理變化和方藥藥理學認識。
|
關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